“多彩贵州·最美高速”。中冶贵州承建的三荔、三施和紫望高速公路,沿线蓝天如幕,白云如棉,似一条条巨龙,蜿蜒在青山绿水间。从项目设计理念到建设施工,中冶贵州深入贯彻落实*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自然生态的底线思维,通过系列科学管理,借助绿色交通平台,强化项目推进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经济效益的同时,多措并举为生态交通“增绿添彩”。
三条高速公路地处贵州山区,沿线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却异常敏感、脆弱,易破坏且难恢复。面对生态保护任务和难题,中冶贵州公司将“建设绿色工程”作为既定奋斗目标,在“技术”上求创新,在“攻关”上做文章,以核心技术优势提高施工质量、打造品质工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开展生态科技攻关,绿色生态建设的序幕渐渐拉开……
▲桥隧相连山中行,绿色自然美如画
多措并举,打好水土保护“技术牌”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喀斯特地貌的多样性,打造出瀑布、洞穴等山石水景,为贵州省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同时水土环境要素的缺损也为打通脱贫路、致富路、生态路的高速公路建设带来了一系列巨大挑战。降水量大作为路基边坡防护和水土保持的最大“拦路虎”,不仅会造成边坡结构开裂、破坏,而且排水沟中的水将通过裂缝渗入边坡土体,每年因此造成的边坡滑塌事件不胜枚举。常用的路基边坡排水沟防护形式不符合国家对“绿色公路”设计的理念,影响沿线景观绿化和视觉美感,同时,结构的材料回收会造成大量建筑垃圾,破坏边坡绿色生态。为避免路基边坡失稳造成的水土流失,打造边坡绿色生态。中冶贵州公司的建设者们利用自身丰富的施工经验,从截水和排水两方面入手,消除水对边坡的直接冲刷,并将坡面上的水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迅速排出,将水对坡面的影响降至最低,并成功探索出了《一种柔性生态路基边坡排水沟》技术,该技术用材上更加环保,在2018年12月25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并为其颁发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贵州三条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总量近550万平方米,其中三级边坡以上占总量的42.7%,最高挖方边坡8级边坡高84.4米,最高填方边坡8级高81米,三条高速公路各类路基排水设施累计长达120.8km,使用的各类材料累加相当于再建一条同里程的二级公路,且均处在山岭重丘区,高填深挖路基极多,特别是紫望高速公路,桥隧比接近70%。面对高比例的桥隧和高陡边坡施工的难题,全体参建者充分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与石家庄铁道大学专家一起,深入施工一线,从方案制定到材料选用,以及施工工艺,一次次进行比对实验,反复听取材料现场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意见建议,每逢大雨和季节温差变化时,都会到现场就渗水效果与稳定性认真观察记录,遇到车辆无法通行的路段时,只能步行爬山涉水,技术人员衣服多次被刮破,手臂被刮伤,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最终推出了《PPP高速公路项目中路基边坡生命周期内建-养-管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获得中冶集团2019年科学技术二等奖。通过对这一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在三条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边坡防护中实现了“建-管-养”关键技术支撑和施工控制,为预防水土流失打好了“技术牌”。
▲环保工程和谐共生,花海映衬精品工程
齐抓共管,打好生态保护“治理牌”
*总*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如何在建设过程中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如何治理施工扬尘、污水排放、空气粉尘及噪声污染是中冶贵州高速公路建设者们初期首先考虑的问题,作为施工面对的弱势,同时也是企业树品牌、立标杆的最大优势。3年多来,就像在名贵料子上“绣龙袍”一样,在全面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注重资源节约,注重节能减排。全过程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全方位进行绿色管理,全面展示绿色成果,建成贵州省生态敏感山区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
“要做生态环境的践行者,而不是破坏者。”在时任贵州三荔高速公司总工程师李绪干带领下,积极把生态环水保列为管理重点,注重生态环水保体系建设,与当地*和环保部门通力合作,控制施工污染,减少污水、空气粉尘及噪声污染,并把污水排放、边坡水土流失和大气粉尘污染确定为项目重大环水保风险点,扎扎实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对施工进出口地段施工便道全部作硬化处理,出入车辆一律通过洗车池清洗后才能放行,运输材料、水泥等车辆要求遮盖,洒水车定期对施工便道洒水降尘,有效控制施工扬尘。
隧道开挖弃方实行先挡后弃,部分满足路基填方的渣料合理利用于路基填筑,隧道钻孔爆破采用湿式打眼法,初支使用湿喷工艺,洞内采用喷雾式雾炮机配合除尘,改善了洞内作业环境,降低了洞内粉尘浓度。
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由当地环保部门定期收集,运至垃圾处理站。此外,工地设置能冲洗的厕所,派专人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消除病毒隐患。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集中掩埋。对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钢筋加工场、预制场、混凝土拌和站和沥青拌和站均远离居民区,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护保养,降低噪音。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不得安排噪音大的机械。
在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理念上,三条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服务区、沿线设施等,在设计和施工中最大化考虑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并在桥梁和涵洞设计和施工中最大化保存了野生动物通道和当地水路,特别是紫望高速公路最大限度减小对边坡植被的干扰,减小了高速公路建设对山区“石漠化”的影响,并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具有自然风景和少数民族特色的高速公路风景区。
施工以来,中冶贵州高速公路的广大建设者先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运行机制,严格实施网格化监管制度,明确各参建单位以及施工点负责人职能职责,形成项目班子成员带头抓、参建单位及职能部门上下齐心共管的大环保格局,打好生态保护“治理牌”。
▲互通环绕路路通,生态拼图处处景
增绿添彩,打好绿化保护“提升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大量高速公路的兴建,诸如生态平衡被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等现象屡见不鲜。“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冶贵州三条高速公路建设者在筑路造福本地百姓的同时,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履行了央企社会和环保责任。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项目建设以来,广大建设者坚持干字当头、干字当先,苦干实干、精准发力,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推进绿化保护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初秋雨季刚过,由于贵州紫望高速公路受雨水冲刷,边坡绿化效果整体欠佳,为尽快使边坡绿化发挥作用,项目经理杨可增抓住时机,号召项目全员放弃休息时间为边坡防护补种施肥。“想到自己播下的一颗颗小种子,在路基边坡上生根发芽,增加边坡绿化率的同时,也有效加强了边坡防护质量,再大的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杜坤伦边擦着额头的汗边笑着说。
三条高速公路在施工阶段充分考虑设计与施工相结合。设计上符合“绿色公路”的设计理念,贯彻贵州省提出的“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常年洁美”的最美高速公路绿色生态走廊建设理念,采用植被复绿、喷播植草、植生袋植草、挂油麻藤等措施复绿。在取、弃土场恢复中,最大限度保存当地自然地形地貌,完工后立即覆土复绿,保持原始自然状态,效果不佳的,及时补撒草籽,环境恶劣处,采取移植灌木,确保成活率。*分隔带和道路两侧采用适应本土化的花木栽植,提高生存适应性和耐久性,消除视觉疲劳,并带来赏心悦目的驾驶感受。
在验收阶段,结合近几年贵州省环水保验收要求,合理优化绿化工作,施工结束保持原有林地面貌,裸露地表用植被覆盖,最大限度减少占用耕地,临时用地使用完成后进行复耕还田,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树进行绿化,对路基工程的取、弃土场并尽量平整造田。对于裸露地表、边坡、渣场进行覆土绿化处理。整体绿化效果提升明显,打好了绿化保护“提升牌”。
▲互舞阳河上建高速,绿水青山更争春
“路在林中展、河在路边流、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行驶在“最美醉美”的高速公路上,一条条隧道穿梭在崇山峻岭之中,黑色的路面、白色的桥梁与青山绿水遥相呼应,与贵州喀斯特地貌风光、乡土风情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绿色与发展,使命与担当,中冶贵州三条高速公路建设在中冶精神的激励下,在生态责任的履行中,画就了一幅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绿色生态画卷。